1 区域地质背景
丘北县地处扬子陆块区(Ⅵ)—上扬子古陆块(Ⅵ-2)—泸西被动陆缘(T)(Ⅵ-2-8)。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不发育,变质作用微弱。
本区属岩溶地貌中的峰丛洼地,由一系列溶蚀残丘组成。“灰玛瑙”矿体即分布其中,总体较为稳定。
2 矿床地质
目前发现的“灰玛瑙”均赋存于中生界三叠系中,如双龙营镇大竹箐,曰者镇红布白等地均有产出。
据向当地企业了解,该品种目前无规模化生产,名称亦未确定,在开采其他灰色大理石时,有少量荒料。笔者根据花纹特征,暂定其品种为“灰玛瑙”。
2.1 矿体赋存层位、形态、产状及规模
初步于双龙营镇大竹箐及曰者镇红布白发现“灰玛瑙”矿点,两个矿点位于同一含矿带上,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直线距离约40km,分属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弥勒幅及丘北幅。因为工作单位及工作时间不同,区域地质资料对地层的划分并不统一,大竹箐与红布白矿点分别划为拖味组上段(T2tb)及个旧组第五段(T2ge),均属于三叠系中统。
三叠系中统地层厚度大于500m,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岩(总体为浅灰色系列大理石),近东西向延伸。“灰玛瑙”呈顺层透镜状产于其中,总体规模较小,红布白及大竹箐均各发现两个矿体。矿体延伸长240~570m,宽度约15~80m;厚度3~10m,一般约为5m。与浅灰色大理石渐变过渡,界线基本清楚。
“灰玛瑙”矿体呈单斜层状产出,产状一般为320°~5°∠29°~56°,以340°~345°∠35°~43°为代表。矿区周围褶皱、断层较发育,局部构造节理较发育形成节理密集区构成破碎带;而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均不发育。矿体规模均较小,矿石岩性均为灰色条纹灰岩。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节理,走向为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结构面较平整,地表节理面微张,节理延伸长度及间距相近。围岩均为浅灰色灰岩,局部为灰白、灰色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具微晶结构。浅灰色大理石除不具明显条纹外,其他特征与“灰玛瑙”相同。
2.2 矿石特征
矿区广泛分布三叠系中统地层,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其中可见一种状如玛瑙纹的构造,它主要由方解石皮壳组成(图1),或呈网脉状穿插于围岩裂隙之中,或像“包菜”一样将岩石碎块层层包裹,从而构成一种极为特殊的次生组构现象。这些组合形成了“灰玛瑙”这一独特的大理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