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已经到来,2018年这几个月里,石材行业风云再起,环保大势不可逆转,石材界出现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有人壮志踌躇,有人灰心丧气。在这一场大浪淘沙中,石材行业如何前行,石材企业如何适者生存,成为所有石材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要面对这些问题,首先不妨厘清石材行业不可避免的几大矛盾点。
1.“专精”vs“全面”
到底是集中力量、专一发展,凝聚出核心的品牌产品,还是分散力量、全面铺开,打造齐全的产品体系?这是不同行业的企业都会遇到的由来已久的问题。在石材行业,全面延伸发展的有英良、环球这样的巨头,专一塑造品种优势的有主打木纹的嘉岩、专做白玉兰的祥磊等等,这样的成功典型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专精”或者“全面”的矛盾,取决于企业发展战略和选择了。
2.“同质化”vs“差异化”
作为上一个矛盾的延升,石材行业“同质化”现状与“差异化”的行业追求之间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在水头、云浮这种石材产业集中、市场遍布的地区,你可能进到许多家企业的铺面,都会看到同样的品种、同样的销售策略,高度“同质化”的现状必然导致价格战,拉低行业利润率。因此,“差异化”的战术选择一直是石材行业的追求,但到底做得怎么样了?只能说行业意识已经觉醒,有的人也走到了前头,但更多的还是深陷在定位不清、优势不明的泥淖中,走向“差异化”举步维艰。
3.“内耗”vs“外战”
如前面所说,价格战在石材行业的流行并非偶尔的市场因素,而其带来的便是石材产业的内耗严重,许多的石材企业都将竞争目光完全瞄准在石材同行,大打价格战,你降价我也降价,你降价我还附送其他服务,而忽视了整个建材行业的大平台。其实石材与瓷砖的斗争由来已久,石材在工装市场的地位与瓷砖尚可一战,但在家装市场却是常年缺位带来的力量与瓷砖市场不可匹敌,这种现象正好折射出在“内耗”与“外战”中,大量的石材企业所做出的选择。
4.“家族传承”vs“团队建设”
刚进石材行业的人,往往会听到这样的“经验谚语”,“渠道才是生命力”,做石材起步除开自身的眼光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渠道,此渠道包括技术渠道、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因而进入石材行业并不难,难的是能够经营下去并且创收,这需要长期的渠道积累,这个时候就可以显现出“家族传承”的天然优势,能够方便地将长期积累下来的渠道资源捏在手里。但随着石材产业的壮大,管理理念的应用,“团队建设”的模式也出现在新老石企当中,到底是利用亲缘关系团结力量还是利用团队建设团结力量,是新老石企面临的问题,两者都有利弊,需要进行权衡取舍和融合变通。
5.“走出去”vs“请进来”
在石材行业,有着比较明显的集群效应,石材企业的聚集,石材发展模式的确立,自然伴随着“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趋势。福建水头和广东云浮这两个石材行业的中心,有着一些实力雄厚、规模完善的大石企,也具备成熟的发展经营模式,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也积极将水头、云浮的模式和经验推广出去。相对的在北方或是一些发展模式有所欠缺的地区,可能会选择引入实力雄厚的企业,将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经验“请进来”。山东平邑石材产业园正是这两种趋势的产物,一方面,平邑政府引入东升和宏星承建产业园区,东升和宏星也借此机会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推广。而据笔者了解,五莲石材产业园却因为没有注重大规模企业的培植和引进,导致整个行业发展拉力不足,而小商家由于没有过高的经营成本在原材料价格日益上涨的环境下较之于大企业更易生存,导致了蚂蚁啃大象的现象,但小商家在“走出去”上具有一些天然的劣势,从而不利于五莲产业园的长远发展。
6.“坚持传统”vs“转型升级”
“坚持传统”与“转型升级”其实是整个石材行业面临的最宏观的矛盾,可以说之前的几点都可以纳入其中。“坚持传统”并不是说不改变以前石材行业“脏乱差”的印象,而是坚守原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转型升级”当然就是创新突破,转型升级不仅仅指的是技术上面的升级,更是石企发展理念和战略上的转型升级。挑典型的一面来说,坚持传统的“做布料”是一条求稳之路,但这条路能够走到哪里已经难以确定了;而转型升级的“做衣服”是一条探索之路,通向何方尚不明确,但可以期待一路上的美景。
辩证法的思维告诉我们,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利用现实创造条件,抓住矛盾的核心,为石材企业发展制造机遇,我们期待未来呈现出的一个更加多元更加集成的石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