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矿山环保严抓以来,石材行业确实是哀声一片。矿山资源作为石材行业发展的根基所在,国内大量矿山的整改和关停,到底会给石材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笔者尝试将在福建水头的所见所闻,做个小总结。
现象一:大工程“难以招架”
矿山整顿甚至关停带来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原材料的短缺,这就使许多接工程单的石材厂遇到大的订单就望而却步,比较普遍的原因是,一来可能现有的料少,二来也担心后续供料跟不上,索性选择大单不接,反正原材料紧俏,小单也是源源不断,甚至有些做不过来。原材料的短缺还使一些工厂做不了稳定的品种,水头一位做中国黑(蒙古黑)的老板告诉笔者,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做了好几个地方的石头了,今天做这个矿,明天做那个矿,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所以现在蒙古黑几乎都不敢接大订单了。
现象二:“原材料囤货党”异军突起
石材这个行业,信息资讯、人脉关系非常重要,有人找不到料,却也有人能够找到供给,在这种行业环境下,尤其是需求量大的花岗岩品种,几乎有量就能取胜。所以也有资金相对充裕、有渠道、有冲劲儿的老板囤起荒料来,还在允许开采的矿山一旦开始整顿甚至永久关停,市场行情给的回报就会远大于所要承担的沉没成本,毕竟“你有价我有量”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场景。
现象三:价格的暴涨与品种的颓落
随着原材料短缺而来的,自然是荒料价格的暴涨,这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一方面,荒料涨价的压力会较大程度的负担在卖板的商家身上,压缩了卖板商家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荒料涨价的压力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会导致两种后果。一个是石材相对于其他建材产品降低了竞争力;其次就是替代石材品种的火爆,或许等到有机会再开矿的时候,这个品种已经变得无人问津了。
绿色矿山的建设是一个缓慢并且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策和既定的产业升级道路难以逆转,石材行业一直在经受着刮骨疗伤的煎熬,对策和建议已经不能简单给出,只有针对具体情况,去经历、去感受,在合适的时机看病下药,如此才能拔除病灶,修复机体,一起将整个石材行业推向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