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砂石行业转型升级的跳板
绿色发展,砂石行业转型升级的跳板
时间: 来源:中国矿业报 浏览:509

      从普通的建筑类原材料到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原材料,乃至一种新的特殊战略性矿产,砂石骨料行业正经历着青蛙变王子般的梦幻变革。


  然而,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与要求,砂石骨料行业如何一改多、小、散、乱的传统模式,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无疑是这道命题的一项必然甚至是最优的方案选择。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在自然资源部不久前举行的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每一座城市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砂石,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对砂石的需求会持续增长;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砂石资源的绿色开发。


  “砂石行业的绿色发展,即在建筑砂石骨料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产品质量、资源效率,以绿色制造理论为基础,对砂石骨料生产方、运输方和使用方提出相应要求。”在会议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陈从喜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砂石资源越来越重要


  砂石矿资源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支撑。一直以来,开采河道砂和建材用普通石料矿资源加工而成的砂石骨料都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是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用量最大、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材料。砂石是继水之后,我国消耗最多的第二大自然资源。


  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1吨钢材,需要6吨水泥、36吨砂石骨料;每千米高速公路砂石骨料用量为5.46万吨,每千米高铁砂石骨料用量平均为7万吨,建筑每平方米砂石骨料用量近1吨。


  而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砂石骨料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它不仅是我国当前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矿产资源,而且是中国梦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砂石骨料年产销量已经达到200亿吨,约占世界砂石骨料年产销总量的1/2。


  伴随着环保政策的趋紧,砂石骨料行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露头矿山关闭,砂石骨料短缺,砂石骨料价格暴涨,各地砂石告急,严重制约了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非法采砂、绿色矿山建设、砂石运输等均受到地方乃至中央部门的密切关注,砂石行业的社会关注度正不断提升。


  而当前随着国内建材行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基建等市场需求体量依旧庞大,各地基建项目进度加快,建筑材料需求旺盛,矿产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报道称,雄安新区、北京新机场等重大工程,急需大量高品质砂石骨料。而北京建筑市场砂石骨料年缺口1.5亿吨。


  “尽管目前我国对砂石骨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但它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战略性矿产。”陈从喜研究员表示,战略性矿产是对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矿产资源。现阶段,砂石作为一种廉价又不可或缺的矿产,正跻身其列。


  在国外,砂石资源同样受到关注。由于砂石在自然灾害或战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10月,美国众议院已通过了《国家关键战略矿物生产法案2015》,将砂石列为关键战略资源。


  砂石供需失衡有多种原因


  与砂石的经济社会地位不太相称的,是砂石行业的开发利用现状。其映射到市场末端,便是砂石骨料行业供需矛盾的突出。2018年,受供需失衡影响,我国多地砂石价格一路高涨。其行业利润率远远超过其它矿山企业,成了论斤卖的“黄金砂”。有业内人士称,2018年大部分砂石、水泥企业的利润率完爆众多房地产企业。据海螺水泥2018年年报,海螺水泥2018年生产3870万吨砂石骨料,毛利率69.12%。


  砂石骨料价格的暴涨固然与我国环保、采砂整治、治超限载等政策的不断收紧有关。据了解,甘肃省2018年已关停违法采砂场1000余家,陕西、浙江、吉林等地同样严格限制矿山数量。但业内更需要关注的是砂石行业供给侧长期以来粗放发展的传统模式。


  有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砂石类矿山单矿山的平均生产规模较低,行业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多以小、微企业为主,我国砂石企业整体利用效率偏低,深加工能力不足。全国砂石资源开采管理,尤其在河道采砂方面,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这无疑影响了砂石行业集约化程度、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制约了砂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环保压力和社会关注下,砂石行业在经历和感受行业管理加强、外部力量介入带来的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正寻求着自身的转型升级。


  当前,各地对于砂石行业的管理不断加强,砂石国有化管理模式便是其一。据记者了解,海南、广东、江西、湖南、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11个省份20多个地区已实行或准备实行砂石资源国有化统一管理。未来,随着天然砂资源日益紧缺,砂石骨料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河道开采收归国有或将成为行业趋势。


  同时,建筑用砂石矿开采准入门槛随着大资本集团的进入被抬高。2019年,在众多央企、国企、资本巨头的博弈中,砂石行业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据了解,中国建材、中电建、华润、华新、冀东、浙江交投、宁波交工等大型集团纷纷加快发展砂石产业的步伐,拓展砂石业务。而进口砂石也在现实中逐渐成为可能,来自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的进口砂石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从而对国内砂石市场形成竞争。


  此外,绿色环保将成为砂石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18年10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使砂石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有了标准依据。随后,河南省发布了全国砂石行业首个省级绿色矿山建设系列地方标准。国家一系列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出台,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使用机制砂也成为砂石行业环保发展的一个方向。机制砂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已趋于成熟,其供应相对稳定、质量可控,并被列入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产品服务。目前,各地政府部门正积极探索发展机制砂产业。福建、湖南、江西、广东、江苏、海南、山东等多个省大力推进机制砂产业、技术发展。


  行业发展如何面向未来?


  绿色发展,是砂石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最佳跳板,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撑。


  “2019年,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禁止环保一刀切等政策措施还将逐步实施,砂石行业将拥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和优良的发展环境。”陈从喜介绍说,砂石骨料价格上涨,受到地方乃至中央部门的密切关注,并迎来许多利好政策。在国家层面,2018年,中央办公厅发文要求督察检查减少50%,解决砂石行业督察工作名目繁多、频率过高等问题;工信部鼓励砂石企业兼并重组,为砂石营造宽松政策。在地方层面,浙江、安徽、重庆、河北等地出台砂石矿产开发利用规划或指导意见;湖北、新疆、陕西等地纷纷简化砂石相关证件办理流程,为砂石料企业减负。


  依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订的《重庆市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开发布局方案》,重庆市在渝西、渝东北、渝东南三个片区共布局了14个碎石保障基地、1个碎石应急保障基地和2个碎石后备保障基地;预测资源量275亿吨,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和保留矿山160个;设计生产规模11000万吨/年,服务年限30年以上。


  对于广西岑溪市而言,废石浆处理及环保问题一直是其石材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岑溪市市长吴伟华介绍称,岑溪市通过引进废石浆处理项目,实现了产出废石浆就地资源再利用,从而有效解决了石材加工环保问题,开创了集约节约利用石材资源的新模式。未来,岑溪市还将通过保障土地供给、强化招商引资、加大政策扶持等,加快推进当地石材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砂石行业绿色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使砂石骨料从矿山建设、开采加工、销售运输、使用过程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产品质量得以保障,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在陈从喜看来,砂石骨料绿色开发利用方案需要涵盖科学规划设计、提高生产集约度、开发利用尾矿、回收建筑废料等方面。


  同时,他表示,砂石行业可引入矿业大数据,打造互联网+,以大数据支撑产业布局和决策,从而合理引导行业的产能调控;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从生产技术到决策管理的高效化、从价值发现到撮合交易的智能化交易流程新生态,最终实现以高度网络化、大数据化、协同并行工作、分布式服务为特征的交易模式。


  对此,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曾表示,新时代砂石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绿色矿山是涵盖矿山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环保、资源利用、企业文化等的全产业链深层次的绿色,这就要求砂石装备企业从技术模式、服务模式、工程模式、经营模式、资本模式等方面创新升级,形成一个全盘联动的颠覆性的集约模式。


  胡幼奕表示,随着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传统砂石产业赖以生存的产业源头、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竞争对象等基础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砂石骨料将建成资源节约型、资源重复利用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尤其是在固体废弃物利用上,伴随着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成熟,新建基础设施所用的砂石骨料大多数来自于固体废弃物再生,固体废弃物资源将实现循环使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石材宝或福建石业或scbston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scbstone.com。
2、本文章内容(含图片或视频及音频)由网络、报刊、新闻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是为了更好的传播行业资讯,不涉及盈利问题,版权或图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为非盈利平台,如有涉及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