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业石材网讯)早在2016年,莱州的石材矿山就已陷入停产,成为当地石材行业全面整顿的前奏。果然,到了2017年,莱州市采取了铁腕政策,据当地环保局统计,关停取缔的石材厂数量达到2403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被称为“脱胎换骨”,给当地石材行业带来影响持续至今。
三年过去,莱州的石材矿山还未能复工
三年过去,莱州的石材矿山还未能复工,唯一一家拥有开采许可证的矿山,证件也将在2021年到期,这张许可证的有效期能不能等到开工那一天,会不会改着改着证就过期了?这些悬在石材人心头的问题,没有谁心里有底。
如果说转型升级必定要经历阵痛,那么这种痛苦的代价,却落在了当地石材人的身上。长期停产使莱州石材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各地涌现了许多替代品,蚕食着昔日莱州石材的大片疆土。
数量庞大的小企业、小加工厂被迫退场,另谋出路,剩下来的玩家必须接受新的规则。而这个制定规则的过程漫长而充满变数,3年未复工,石材经济不振就是直观的表现。
大面积的停产对当地财政收入同样影响巨大,在夏邱镇,1398家石材企业贡献了将近90%的财政收入。一味严厉的整治,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当地政府都伤筋动骨的。
如今,莱州石材的关停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石材人期盼着莱州这个北方石材基地能够重现往日荣光。在环保风暴中得以保存下来的一些企业,给了我们这一希望。
这些石材企业往往具有环保意识,进行了车间改造,同时上马了污水处理设备。很好地处理了粉尘飘散的问题,让工人们在加工石材的时候不用再遭受粉尘的威胁。对石材进行切割时,改为净水切割工艺,排出污染水质和土壤的成分,将废水回收再利用。
事实证明,能生存下来的,永远是那个最先做出改变的。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积累抗风险的技术和手段,能够在危机时刻改造自己的运营模式,成功避险。相信经过这次大洗礼,莱州石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前瞻意识能够大为提升,走上规范化生产的道路,让当地的石材业重获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