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迫在眉睫
绿色矿山建设迫在眉睫
时间: 来源:中化新网  浏览:536

      当前,“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正是如火如萘地进行当中。这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而绿色矿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建设任务正迫在眉睫。


  在近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在京主办的“绿色生活美丽中国环保人人行”专题研讨会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杨朝飞分享构建“无废城市”的看法时强调,虽然目前我国矿业行业为国民经济提供了资源、能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矿山开发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开采扬尘、尾矿渣、矸石山、选矿废水、地面沉降塌陷等,建设绿色矿山的任务非常紧迫。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矿业行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14亿吨,占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总排放量的45%。如果加上煤矸石,将占工业固废排放量的80%以上。


  而且矿山废弃物数量惊人。我国矿山固废积存量为600亿吨,占地6.5万平方千米。每年新产生尾矿达6亿吨(不包括煤矸石),矿山固废占全国固废排放总量的80%以上。


  惊人的矿山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比如某环保公益组织披露:郴州一矿区河流底泥砷含量超715倍;周边稻田镉含量超标206倍。矿山开发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高发的行业之一。


  杨朝飞介绍说,目前全国各类尾矿库共8000座,不少尾矿库为病危库,如悬在人们头顶的“堰塞湖”,溃决的风险很大。2008年山西省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死亡277人,受伤34人,是我国工业史上一次伤亡人数最多的生产事故。


  因此,杨朝飞强调,建设绿色矿山时间任务紧迫。


  他谈到,我国应对矿业固废有四种方式:包括修建尾矿库,然而环境风险较大;指定堆放废石、矸石山,但需要占地;固废综合利用,也存在局限性,如市场需求有限,受运输半径限制,无法解决地面沉降等;以及回填井下采空区。


  目前国际上的作法是:利用矿山废弃物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减少了地表占地,又可以防治地面塌陷。


  杨朝飞谈到,绿色矿山建设,膏体充填技术和装备已经在国内取得突破。回填井下采空区有四种方式:包括干法充填、水沙充填、胶结充填、膏体充填。


  具体作法是将煤矸石、尾矿渣与粉煤灰、胶结剂等复合成牙膏状流体,通过充填泵加压,送到井下采空区;其具体特点是不会分层离析,不会造成井下环境的二次污染,增强生产安全保障,将资源回采率从过去的40%~60%,提高到80%~90%。


  另外,我国还实现了系列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并实现工业应用,如深锥膏体浓密机及系列充填工业泵等,其技术应用已经与国际并进。


  此外,杨朝飞对于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他表示,目前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方对建设绿色矿山的认识有待提高;矿山固废无害化回填采空区存在立法空白;政策引导与指导乏力:矿山企业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力;对建设绿色矿山投入不足;地震高发地区尾矿库风险极高等。


  他同时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将“矿山固废回填采空区”纳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明确矿山企业的环境责任,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是将对矿山环境监管提到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中央环保督查。


  三是建议国家明确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路线,加快矿山开发从传统的建尾矿库、堆废矿渣山,转向将废矿渣回填采空区。建议生态环境部将充填采矿法纳入矿山开发的项目环评和许可证管理,今后原则上不再批准尾矿库、废渣场地建设。


  四是国家加大对矿山生态环保的投入,将治理矿山固废污染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矿山固废治理的国家工程,对已有的尾矿库、废渣山要逐年回填消减,加快解决尾矿库和渣石山的历史遗留问题。


  五是健全矿山环保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推广机制,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多种优惠政策。

  中华环保联合会有关领导,环保专家,企业代表及在京新闻媒体代表等约80人参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石材宝或福建石业或scbston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scbstone.com。
2、本文章内容(含图片或视频及音频)由网络、报刊、新闻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是为了更好的传播行业资讯,不涉及盈利问题,版权或图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为非盈利平台,如有涉及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