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一股艺术气息,才有可能喜欢搞文创。大概也只有深深热爱自己行业的人,才会将自己的产品或是作品当成自己孩子一般珍惜、爱护。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副秘书长、泉州天下石文化创意中心创始人李妙连就是这样一个深爱石材行业又很有文艺韵味的老师,她深耕石材产业,资历丰富而深厚,对中国石材产业发展历程的分析相当精辟。
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副秘书长李妙连
中意石材设计与文创分享会现场
从“茁壮成长”到“青春叛逆”再到“成长阵痛”
因为挚爱,所以李妙连老师将石材产业发展历程比喻成“自己的孩子”,经历了“茁壮成长期(90年代初-2008年)”、“青春叛逆期(2009年-2012年)”、“成长阵痛期(2013年至今)”三大成长阶段。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批勇闯的打工者开办石材厂,吹响了水头石材扬帆的号角。1998年,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建立,是水头镇发展城镇经济建设的重大举措。之后水头石材发展进入了黄金期,2003年到2005年,是水头石材行业发展势头最猛的三年,石材企业已不满足于进口荒料,而是直接到国外开矿山、做出口,进入高利润发展期。水头石材也从花岗石到大理石逐渐拓展,贸易港口从深圳港向厦门港转移,改变了中国石材业的发展格局,中国水头成就了一种传奇。
2008全球金融风暴敲响危险的警钟,而水头石材行业却开始凸显任性跟风的特点,水头石材工厂拓展速度极快,两年间新厂房新设备数量达到顶峰,大量工厂和设备过剩,工厂只收加工费,免费堆放。后来随着贸易公司和入行人数的增加,角色开始反转,工厂不仅收加工费,还收架子租位,大多数工厂变成卖场。期间,水头人开始转向全国各地建材石材市场,复制水头模式,水头优势渐失,石材市场全国开花。
从2013年至今,环保风暴袭卷,石材被迫从一线城市撤出,大量石材人涌回水头,同质化加剧。李妙连老师分析道,环保带来三方面的效应,此时国内无证矿山大量被关停,少数证件齐全、验收过关的矿山生意火爆,供不应求;同时楼堂馆所受限,工程数量减少,石材应用范围缩小;“瓷石大战”,“相煎太急”消费者对石材的误解没有被及时消除。至此,石材行业彻底告别暴利时代,同质化竞争持续恶化,微利时代来临,中间商被挤出阵营。她还发出这样的疑问:“可供求信息不够对称,不知终端如何链接?”
为“石”铸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后,李妙连老师如对待自己的孩子般说道,总之,这个行业很年轻,正在遭遇成长必经的一切过程!同时,她指出目前石材行业发展的瓶颈有5点:1、模式原始粗犷;2、永远的半成品,产品单一性;3、没有品牌;4、缺乏售后服务;5、销售范围的狭窄。石材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出路在哪里?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跨出石材人自己画的圈圈,正视自己的弱项,学习其他行业的强项,善于借力,跨界融合,创造新蓝海。
其次为石材铸魂的时刻到了,善用石材的优势,以天然健康的名义,获得该有的价值。
现在的石材加工技术已解决:轻、薄、透明、不易碎等问题。把高颜值的石材,做成各种有品味的居家饰品、用品已不是难题,她指出石材应用范围已有无限想象空间。
再者,石材进入“品牌时代”已是趋势,但要提升到美学的高度,就必须把“半成品”升级为“产品”再升级为有灵魂的“作品”。这就需要广大的设计师们为它“铸魂”,才能让石材的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编者按:
在整场演讲中,李妙连老师有一句话让福建石业编辑深深触动,那就是“不管石材行业走到了哪个成长期,似乎都缺少了那么一点生活的温度与气息!”回望石材行业发展历程,似乎人们给予了石材与世人相遇的“美丽外衣”,却尚未给它铸入“生命的灵魂”。石材延伸轻、薄、透明的加工工艺尚有无限可能,从“布料”向“时装”蜕变还有多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它的生活温度和内涵的,比如青瓷、汝窑、建盏、鸡缸杯等,承载旧时光的竹藤、石制、木制用品等,无一不是深深地融入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再被刻上文人雅趣而蕴含了浓厚的文化烙印,才流芳千古,到现代愈发弥足珍贵。故而石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精雕细琢,时尚智能,雅俗共赏,走进千家万户。(文/福建石业石材网 莹玉)
石材宝通过协同全国各地石材产业链企业供需,从而提升产业效率,打破传统推广营销模式,增加石材企业、石材产品、石材信息、石材供需市场流通消费模式,让石材品牌有更大更多的展示空间,在第一时间内展现给需求的用户方。石材宝涵盖有石材企业、石材市场、石材新闻、石材批发、石材标签。